EBV EA/NA IgA EB病毒囊鞘早期抗體/核抗體免疫球蛋白A

NT$1,000

目前已知鼻咽癌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簡稱EBV)有密切關係,但其致病機轉尚未十分明瞭。在1970年代,科學家發現鼻咽癌病人血液中含有高量的抗EB病毒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這種現象後來被證實是檢驗鼻咽癌之有效方法。許多臨床資料顯示,EB病毒的活化可能與EB病毒的致病性有關。

EBV EA/NA IgA檢驗項目是利用基因重組之技術,製造EBV的二種抗原蛋白質[EA-D(早期抗原)及NA1(核抗原)]後,混合製成檢驗詴劑,來檢驗血清中相對之EBV IgA,並可做定量之測定。同時偵測 EBV溶解性繁殖時期Lytic Cycle及潛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早期抗原及核抗原之 IgA抗體,敏感性較只測單一抗體者為高。

根據文獻指出此標誌在鼻咽癌診斷方面,專一性達81.8%,敏感度達98.1%。

檢驗項目:

EBV EA/NA IgA EB病毒囊鞘早期抗體/核抗體免疫球蛋白A


自費收費:800

臨床意義:

Epstein-Barr 病毒(EBV)屬於疱疹病毒家族 (herpesvirus family) 的一員,也被稱為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HHV-4),是在人類中最常見的病毒之一。EBV是一種人類嗜淋巴球疱疹病毒,為有囊鞘膜的雙鏈DNA病毒。

EB病毒之感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唾液接觸感染口腔上皮細胞,如親吻、或使用了被汙染之餐具,又稱為親吻病,潛伏期約4到6週。全世界約有90﹪的人體內帶有EB病毒抗體,血清學檢查結果更顯示有50﹪兒童在五歲以前即感染了EB病毒。在年齡大於25歲的成人當中,血清盛行率大於95%。

初次感染痊癒後,EBV仍潛伏在B淋巴細胞,將終身經常發作,但對於免疫健全的宿主沒有臨床上的意義。初次感染後,病毒將終身間歇通過唾液分泌出病毒。 兒童感染EB病毒常無症狀,只有少於10%的病人會出現症狀;若在青少年時期或是成年後才被感染,有75%的人會出現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M)的表徵,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咽喉炎、伴隨疼痛感的對稱性淋巴結腫大、倦怠感等。另外,也可能出現脾臟腫大、黃疸。在中樞神經方面,病毒性腦炎或是腦膜炎是比較常見的併發症,患者可能會出現頭痛、畏光等腦膜炎相關症狀。

EB病毒在感染人體之後,其繁殖週期可分為溶解性繁殖(又稱溶裂期,Lytic cycle)及潛伏性感染(又稱潛伏期,Latent Infection)。在溶解性繁殖時期,可表現的病毒抗原有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外套膜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在潛伏性感染可表現的病毒抗原為核心抗原(Nuclear Antigen,NA),NA-1 ~ NA-6。

目前已知鼻咽癌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簡稱EBV)有密切關係,但其致病機轉尚未十分明瞭。在1970年代,科學家發現鼻咽癌病人血液中含有高量的抗EB病毒免疫球蛋白A(IgA)抗體,這種現象後來被證實是檢驗鼻咽癌之有效方法。許多臨床資料顯示,EB病毒的活化可能與EB病毒的致病性有關。

在臨床上EBV的感染可能引起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Burkitt’s lymphoma (Burkitt氏淋巴瘤)和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近年來,更得知EB病毒亦存在於T淋巴瘤、Hodgkin’s氏疾病、Sjogren’s Syndrome及胃癌的檢體細胞中。

EBV EA/NA IgA檢驗項目是利用基因重組之技術,製造EBV的二種抗原蛋白質[EA-D(早期抗原)及NA1(核抗原)]後,混合製成檢驗詴劑,來檢驗血清中相對之EBV IgA,並可做定量之測定。同時偵測 EBV溶解性繁殖時期Lytic Cycle及潛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早期抗原及核抗原之 IgA抗體,敏感性較只測單一抗體者為高。

根據文獻指出此標誌在鼻咽癌診斷方面,專一性達81.8%,敏感度達98.1%。因為高敏感度的設計,偽陽性的概率比較高。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 林口醫學中心臨床病理科-血清鼻咽癌腫瘤標誌檢驗 Serum EBV EA+NA-1 IgA Test 
2. 嘉義基督教醫院-人類血清及血漿中的EBV 血清檢查
3. 家庭醫學會-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4.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鼻咽癌病人對EB病毒溶裂期蛋白的免疫反應(I)


 

WordPress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