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 抗細胞核抗體,抗核抗體

NT$330

抗細胞核抗體(ANA)是用來初步篩檢自體免疫疾病的一項檢查,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出病人血液中有沒有會攻擊「細胞核」的抗體。抗細胞核抗體檢測是使用HEp-2(人類喉癌上皮細胞株)為抗原的間接螢光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IFA) 檢測方法,快速且敏感度高,至今仍為國際檢驗之黃金標準。

另外,ANA陰性或≤1:40,並不能作為排除自體免疫疾病的依據。許多自體免疫疾病之ANA陽性率都不是100%。

檢驗項目:

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 抗細胞核抗體,抗核抗體


自費收費:330

臨床意義:

自體免疫性疾病是指人體中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所造成的疾病。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應該要攻擊外來物,如細菌或病毒等致病物;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這些免疫細胞開始攻擊自己的正常細胞,造成細胞的死亡與組織發炎,即為所謂的自體免疫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之臨床表現常為非特異性且症狀常和其他疾病類似,如發燒、身體不適、關節疼痛等,因而增加診斷的困難。但由於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與一般疾病差異頗大,因此臨床上正確的診斷成為治療的關鍵,其中關節疼痛、結締組織發炎、皮膚紅斑或硬化、肌肉發炎、口眼乾燥、蛋白尿等幾乎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共同重壘症狀。

抗細胞核抗體(ANA)是用來初步篩檢自體免疫疾病的一項檢查,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出病人血液中有沒有會攻擊「細胞核」的抗體。抗細胞核抗體檢測是使用HEp-2(人類喉癌上皮細胞株)為抗原的間接螢光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IFA) 檢測方法,快速且敏感度高,至今仍為國際檢驗之黃金標準。ANA報告包括兩個參數:效價與螢光型態。若效價測定結果大於或等於1:160X(+),被認為是具有意義的陽性,應進一步做其他相關檢驗。弱小漁或等於1:80X(+),通常是較為爭議的陽性,因為有一小部分的健康人,特別是50歲以上的健康人,抗細胞核抗體(ANA)容易呈現弱陽性反應。但其效價高低與疾病嚴重性或疾病活性無確定之相關性,因此ANA可供診斷依據,但不建議用來追蹤病情。ANA陽性的疾病除全身性自體免疫性疾病外,還包括特定器官自體免疫性疾病與非自體免疫性疾病,包括懷孕、感染、癌症、原發性肺纖維化、重症肌無力、肺結核等。

除了效價滴定濃度螢光強度外,它還提供螢光型態。螢光型態包括間期細胞的細胞核、細胞質及與有絲分裂細胞相關的型態。國際自體抗體標準化委員會(Autoantibody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ASC) 成立國際抗核抗體共識(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Antinuclear Antibody Patterns , ICAP)訂定ANA、抗細胞質抗體(Anti-cytoplasmic antibody) 與抗有絲分裂抗體(Anti-mitotic antibody) 共 28 種螢光型態命名與分類,並詳列各螢光型態之抗原與疾病相關性於該網站,以增進ANA判讀統一與正確性。

常見IFA法之螢光型態分型與疾病之關聯性大致如下:
1. homogeneous pattern(均質型):核質染色均勻一致,此型與 anti-histone Ab 和 Anti-dsDNA 有關。相關疾病可能為紅斑性狼瘡(SLE)、藥物引起的SLE或RA等,應加做 Anti-DNA Ab。
2. peripheral pattern(周邊型):螢光包繞在核膜周圍,多與抗雙鏈DNA抗體(Anti-dsDNA)有關,主要見於已傷及腎臟的SLE患者。本型對SLE有極高的特異性,並明顯和疾病的活動性有關,緩解期多轉為均質型,應加做Anti-dsDNA進一步確認。
3. speckled pattern (斑點型):核質染色呈斑點狀,核膜存在,此型多與可溶性核抗原抗體(Anti-ENA Ab)有關,應進一步測試 ENA panel,可能的相關疾病要視 ENA panel 做出的結果而定,SLE(紅斑性狼瘡)、MCTD(混合性結締組織病)、PSS(進行性全身硬皮症)、 Sjogrene syndrome、PM/DM(多發性肌炎/皮肌炎)、RA(類風溼性關結炎)等皆有可能,其中發生率較高的是MCTD(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請參閱ENA panel)
4. nucleolar pattern(核仁型):僅核仁染色,與4~6sRNA抗體有關,在系統性硬化症中較常見,也可見於口眼乾燥症、關節綜合症及某些雷諾氏現象 (Raynaud’s phenomenon)。雷諾氏現象 (Raynaud’s phenomenon):是指患者在遇冷或遭受生理心理上的壓力時,手腳末稍會出現變白,隨後變紫,再變為紅潤的三期變化。
5. centromere pattern (著絲點型):常見於硬皮病的CREST症候群。CREST症候群:CREST為下列五種症狀之縮寫:Calcinosis 鈣質沉積,Raynauld’s phenomenon 雷諾氏現象,Esophageal dysfunction 食道功能障礙,Sclerodactyly 指(趾)皮硬化, Telangiectasia 微血管擴張。

另外,ANA陰性或≤1:40,並不能作為排除自體免疫疾病的依據。許多自體免疫疾病之ANA陽性率都不是100%。此外,60 kDa Ro/SS-A抗原溶解度是所有細胞內抗原最高者,在IIFA檢驗過程中可能流失,導致ANA假陰性。


參考資料:
1. 高雄醫師公會-自體免疫因子判讀之意義與迷思 呂聆音醫師
2. 國際抗核抗體(ANA)螢光模式共識(ICAP)
3. 台北榮民總醫院-抗核抗體型態臨床相關性對照表
4. 尚捷醫事檢驗所-ANA (antinuclear antibody) IFA
5.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全球資訊網-AC 代碼目前實驗室核發型態
6. 臺北榮民總醫院-抗核抗體型態臨床相關性對照表


 

WordPress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